- 实战磨砺剑 |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圆满完成“保障先锋•2024”跨区域战勤保障拉动演练
- 为进一步提升应急灾害事故处置战勤保障综合能力,检验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最大限度给救援工作提供强有力辅助支撑,11月14日至15日,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
每年拥有70多万名高考生、省内仅有4所985和211大学的广东,正在实现弯道超车。
根据广东市最近公布的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香港岭南大学(广州)将在今年开工。这意味着,广东或将要迎来第5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大学。
基于地域优势和政策倾斜,港校纷纷北上办学。但并非所有港校的内地办学之路,都一帆风顺。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和香港都会大学(肇庆)的建设目前均陷入了停摆。
与此同时,内地高校也将眼光投向了香港:深圳大学香港学院已顺利开学招生;中山大学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未来将择机建成跨境办学校区。
港校扎堆来
香港浸会大学是港校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5年与北京师范大学携手成立了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不久之前,学校获批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以全新的名字迎接二十周年校庆。
9年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批准设立。这所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常年稳居前50的顶尖名校,一来到深圳就备受瞩目。
名校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根据学校2024年本科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省市的文理科最低录取分均排在省内的前1%。
用短短三十年间跃升成为国际名校的香港科技大学,同样来到广州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坐落在广州南沙区的港科大(广州),将会和本校区并驾齐驱,实现学术双规发展,共同巩固学校作为国际领先学府的地位。
香港城市大学也紧紧跟随着兄弟院校的步伐来到内地,选择了广东省内另一座万亿之城——东莞。从与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到正式获批设立招生,香港城市大学仅用4年的时间,在松山湖科学城落稳脚跟。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
更多港校也正在行动。香港岭南大学(广州)明确将在今年开工,落子广州增城区。
香港大学似乎更为谨慎,虽然在2021年与深圳签署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但此后并未有具体消息。直到今年港大协理副校长黄依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校方正与深圳、广州等城市进行密切商讨,希望能够开设一个具有香港大学特色的分校。”
已经到来的港校,根正越扎越深。
深圳在2025年将深入推进第三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投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等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也将在今年开工。
优势互补
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是世界顶尖大学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而土地面积是香港160多倍的广东,只有4所985和211高校。香港丰富的优质高教资源,正是广东所缺少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广东的“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年,将新建3-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毕竟,深圳福田、广州南到香港西九龙站坐高铁最快分别只需要15分钟和48分钟。
港校来到广东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大的办学空间,更广泛和优质的生源。
例如,香港科技大学来到广州办学的创新和尝试。港科大(广州)采用全新、融合学科的学术架构,以“枢纽”和“学域”取代传统的“学院”和“学系”,致力建设全球首家融合学科大学。
随着香港加大力度“抢人才”,接受“港式”教育的内地学生更有优势留港工作。自2022年起,香港放宽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
港校纷纷北上的同时,广东高校也开始前往香港办学。2024年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院士表示:“深圳大学已率先设立了香港校区,接下来将继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几个月后,深圳大学香港学院迎来95名首届新生。这些学生将在这里进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习。
中山大学的香港高等研究院也已经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将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应用数学和人文社科交叉三个领域,面向全球延揽顶尖人才,建设世界领先水平实验室,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未来,将择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中山大学跨境办学校区。
依托香港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高校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更多现实
并不是所有港校,都一帆风顺地进入广东。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和香港都会大学(肇庆)都遇到了困难。
2019年,佛山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宣布建设佛山校区。2020年,香港理工大学(佛山)被列入广东省当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项目总投资307亿元,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此后,再无实质性进展。2022年5月,佛山市教育局在政府留言板回应,因合作双方“存在分歧”,加上疫情影响,项目进展总体缓慢,协议约定用地暂无建设计划。
同样的,香港都会大学(肇庆)的建设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去年11月,港都大校长林群声接受港媒采访时透露,“(项目)进展慢了很多,停了下来”,未知何时重启项目建设和招生。
港校在内地办学,难在哪?除了办学城市的财政情况,香港与内地在办学、科研管理等上可能存在差别。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杨秋荣表示,“香港毕竟地方小,可用于建大学的土地有限,所以对建设规模、招生规模、各项硬件配套等没有太细化的规定。”
而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执行。而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显示,普通本科学校的办学规模至少5000人,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还需配备相应的实习、实训场所等。
虽然现实存在一些困难,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深入融合的大趋势已然形成。
2020年,教育部、广东省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提出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
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合作的逐步深化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大湾区将有望成为全球教育高地。
下一篇:没有了